萧红的女儿 (2)(三秒的带你了解其中秘密)

2024-04-15139
萧红的女儿 (2)(三秒的带你了解其中秘密)

萧红的女儿 (2)

萧红的小说,《呼兰河传》,真的很精彩。看了两遍,还是有很多不足。萧红的神奇之处在于,她不用任何华丽的语言来衬托自己的文采。她的话简单平凡,平淡如水。放在一起,很生动。读者打开书,不像书,像电影。
这就是作者的魅力,用最普通的语气讲述自己的故事,故事看似最普通的生活,却足以让读者流连忘返。总觉得在电影里拍这样的小说是多余的,因为它是最精彩的电影。
喜欢萧红,迷恋她的文字。再看一遍她的传记,传记作者无疑是她的铁粉,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萧红短暂一生的苦恼。
虽然萧红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但她遭受了许多不幸。用她的话说,除了爷爷对她的爱,她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家庭温暖。八岁时,母亲因病去世,父亲很快再婚,与继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,而父亲在萧红眼里,对亲人极其陌陌。
爷爷去世后,萧红不想呆在家里,也不听父亲的安排。她读过书,上过学,受到过新思想的影响。她总是想逃离家人,飞到外面的世界。虽然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友好,年轻的萧红也不具备完全独立生存的能力,但她还是逃了两次,一辈子逃离了自己的家庭。一次逃避就是永生,她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呼兰河,直到去世。
精神可嘉,勇气可嘉。然而,精神和勇气都不能改变面包。小红似乎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独立,尤其是对于爱情。
她拒绝接受家里的婚姻安排,逃走了。后来她还是和未婚夫王恩佳住在一起,是家里安排的。有点奇怪。不知道是萧红无法面对独自流浪的煎熬,还是对他有着不变的激情。
无论什么原因,都没有必要去批判她的选择。毕竟在那个时代,动荡不安的年代,一个少女真的很难。只有心底还爱着她。阳光下的女人,即使像萧红一样有才华,也会在爱情中迷失。他们总希望一个人的手臂坚实可靠,却不知道一个人一生中最可靠的是自己。
王恩佳再也没有回来,留下萧红怀孕一个人在酒店。她甚至因为负债太多而被威胁要送去妓院。后来她的话救了自己,给报社的一封信引起了报社编辑的同情和关注。
虽然她摆脱了酒店的监管,但她的生活并不顺利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遇到了报社的萧军,萧红恋爱了。萧与萧的爱情,看似萧红生命中的真爱。有时候恋爱的甜蜜可以变成面包。穷人几乎沦落到画饼充饥。
萧红后来生了个女儿。萧红作为母亲的感受在她的传记中并没有太多的描述。女儿很快就被送走了,但没有提到对方是谁,是什么样的家庭。或许萧红根本不知道女儿的下落,这也是她死前告诉丈夫端木蕻良去找孩子的原因。
最后没有孩子的记录,也没有书面声明她找到了。不知道她去了什么家庭,是否遇到了慈爱的父母,是否健康快乐,开始了怎样的人生历程。
小红为什么要把女儿送人
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她自己的生活也是风雨飘摇。有时候她和小俊连房租都交不起,又饿又饱。可以想象,在这样的情况下,很难给孩子稳定的生活。
一个女人十月怀胎,与胎儿血脉相连,经历了生产的痛苦,最后不得不把她带到人间。这样的依恋感情太难割舍了。你想想,孩子一出生就给别人了,从此再无音讯。分开的痛苦真的很伤我的心。
按照一个母亲的理解,当时的萧红肯定是心里在担心,但她又无可奈何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家庭,至少有口饭吃,总比孩子自己风吹草动,自己吃饭睡觉好。
每一位母亲都会为孩子献身冥想,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,她可以忍受分离的痛苦。所以,这不就是母爱的无私吗
只是,还有一个声音,在质疑萧红。有人说小红送人主要是为了和小君开始新的生活,孩子的生父是王恩佳,带走她会造成很多麻烦。所以这个质疑的声音批评了萧红的自私,为了新的恋情,放弃了自己的血肉。
这个疑问的声音还在继续,也和萧红和萧军的孩子有关,命运造人。和小君分手的时候,小红怀了他的孩子,那时候又和端木蕻良在一起了。她试图在怀孕期间流产,但没有成功。后来孩子出生了,不久就去世了。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,因为书上写着这是一个生来又白又胖的男孩。至于孩子是怎么死的,除了小红,没有第二个人知道。而她最好的朋友说,当时小红脸上的陌陌,很难相信是一个孩子刚刚死去的母亲。
在这方面,有很多猜测。最恐怖的一个是不敢说,一个是孩子也是小红送的。至于真相是什么,可能已经不重要了。出于一个女人对母爱的理解,我宁愿选择相信萧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,是她一个人在无法言说的痛苦中。
人性复杂,不是好就是坏;事情很难,不是非黑即白。有时候,一个人在某个年龄做出的一些重要决定可能是不可思议的,但对于当事人来说,却是被迫做出的。事情变了以后,她会后悔的。不然她怎么能在临死前告诉端木蕻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女儿
-感谢阅读-
报告/反馈
(萧红和萧军)
无事可做,看了一些关于萧红评论的书,发现了两个大奇闻。第一,她是明末清初大散文家张岱的后代。哦,《湖心亭看雪》的远方作者,几百年后给中国留下了“文学女神”。这个世界很神奇;第二,萧红抛弃了刚出生的女儿。看一本书,上面写着-
小红生了一个女婴。护士把带着孩子的小床推到小红身边时,伸出手,用力握了握,紧张地叫道:“不!不.不.我不要!”几天后,萧红果然不要她的孩子,同意送人了。
  看来,早在她受困于旅馆,望着浩渺的天空而辗转无告的时候,便为这个没有了父亲的孩子的命运作出决定了。而此刻,不要说这孩子是她几年来奋斗失败与耻辱的见证,也不要说这孩子将会成为她尚未开始的新生活的累赘,就说将孩子从医院里赎出来的一笔住院费,她也没有能力付出!连自己的吃住都成了问题,连大人都有可能饿死,哪里有能力养活一个孩子在饥馑的年代,如果有人愿意收养,难道这不是幸运的事吗
  她的自传性作品《弃儿》,描写出了这一段落—-
  孩子生下来哭了五天了,躺在冰凉的板桌上,涨水后的蚊虫成群成片地从气窗挤进来,在小孩的脸上身上爬行。她问,冷吗饿吗生下来就没有妈妈的孩子谁去爱她呢……
  在穿白色长衫的女人向她烦絮地诉说着想要一个孩子的时候,她说,就像针一样穿刺着她的心。她说,“请抱去吧,不要再说别的话了。”可是她没有力量承受自己的话,她把头用被蒙起,暗地里涕泪横流。她想象着她的孩子,没有勇气看孩子可爱的小脸。她说,孩子被摸索醒了,小脸贴到别人的手掌,以为是妈妈的手掌呢,便撒怨地哭了起来……
  这是萧红痛苦的描写。
  在弥留期间,萧红还曾沉思着对友人说起:“但愿她在世界上很健康地活着。大约这时候,她有八九岁了,长得很高了……”
  尽管作者替萧红说了很多同情的话,但,萧红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不可否认的残忍。一个那么坚强的女性,不可能担当不起母亲的责任。她曾冒天下之大不韪,放弃未婚夫与表哥出逃同居,即使父亲开除她的族藉也不在乎.在遭遇表哥遗弃后,她曾重回未婚夫的怀抱,那有多难,她都挺过来了.在二萧当时的生活状态里,孩子并不是最大的困难,但确实是加重了困难。然而,不至于非要抛弃不可。就在分娩的前不久,她曾为摆脱被卖的困境,给《国际协报》写呼救信,她确实因报社编辑萧军的到来而获救。生活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了。半年以后登上文坛,有了收入,一年以后得到鲁迅提携,两年以后成名了。再说,那个时代穷人家也是层出不穷地生孩子,但却并不是家家户户生下来就去送人。
  从萧红一生的经历来看,作为文学洛神那是没的说,但作为女人,她的精神太漂泊了,一方面在黑暗势力面前,她是英勇无比的斗士,另一方面,在情感上也有相当成分的不确定,不能说她与男性频频的执手与分手,都是对方的错。其中太多的自我在作怪。她不是合格的妻子,更不是合格的母亲。作为作家,她极其成功,作为女人,她非常失败。抛弃亲生女儿这事,正是出于这一缘由。文学再大,也大不过生命,文学不过是生命的侍者.文学如不能与生命紧紧站在一起,那么,文学也短命.萧红的这个故事,呈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,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坦露了真实,而不是像有些知名人物那样的永远谎下去。
  萧红的女儿生于1932年8月,今年如果健在,也有81岁了,她在哪里呢